华西教育网

首页 > 职业技能 > 正文

三十载耕耘育桃李,一颗丹心铸师魂 ——记邵东市城区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刘红娟

文章导读:三十载耕耘育桃李,一颗丹心铸师魂——记邵东市城区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刘红娟 湖南教育网 邵阳讯(通讯员 徐湘果 赵婧) 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,在邵东市城区第一完全小学的操场,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教学...

三十载耕耘育桃李,一颗丹心铸师魂
——记邵东市城区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刘红娟







 
      湖南教育网 邵阳讯(通讯员  徐湘果  赵婧)  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,在邵东市城区第一完全小学的操场,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教学楼间。她步履轻快、笑容温暖,她叫刘红娟,一位被学生们亲切唤作“娟妈妈”的党员教师,一位耕耘教育三十年的“老兵”。


 
以爱为帆,护航学生成长之路
“教育是爱的事业”,这是刘红娟常挂在嘴边的话,更是她的行动准则。面对家庭困境的学生家豪,她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通过班会,她号召学生及家长伸出援手,用集体的温暖为这个困难的家庭点亮希望。如今,家豪已成长为四川大学的优秀学子,这份爱心的种子,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。
面对调皮捣蛋、对学习缺乏兴趣的育泉,刘红娟的“秘诀”是“读懂孩子的心”。这个上课爱走神、下课爱打闹的男孩,在她眼里藏着“动手能力强”的闪光点。刘红娟特意带他参观学校科技活动室,鼓励他参加航模小组:“老师相信你能做出最棒的模型,但图纸上的知识得慢慢学才行。”一次次陪着调试零件,一遍遍讲解原理知识,育泉的眼神渐渐从调皮变得专注。后来,这个曾经的“捣蛋鬼”不仅成绩跃居前列,还在全市青少年航模竞赛中捧回了一等奖。
亲其师,信其道。她的关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,“娟妈妈”的称呼由此而来。


 
以智为桨,点亮学生求知之灯
“刘老师的语文课,连后排最不爱听讲的孩子都能坐得住。”这是同事对刘红娟课堂的评价。为了让《端午粽》这堂课更生动,她带着学生包粽子、讲习俗,把教室变成“民俗体验馆”;为了让《鸟的天堂》走进学生心里,她制作的课件融入动态影像和互动问答,荣获湖南省一等奖。2025年,这堂精心打磨的《端午粽》在“南北名师”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斩获二等奖。“她的课里有知识,更有生活的温度。”一位评委这样评价道。 
作为班主任,刘红娟的“日历”总是排得满满当当。24年班主任生涯里,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永远备着创可贴、感冒药,也藏着给学生的小奖状、鼓励信。在她带的班级,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,更学会了担当——277班的李楚轩至今记得,是“娟妈妈”熬夜帮他们修改实践报告,才让《弘扬生态文明,建设绿色湖南》实践活动获湖南省一等奖;袁瑞、朱芃臣等8名学生难忘,是“娟妈妈”牺牲休息日,风雨兼程陪着他们在操场练习,最终在全省竞赛中摘得桂冠。
24年间,她辅导学生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100余次,连续多年被评为省、市“优秀指导老师”。
 

 
以研为翼,推动教育共同进步
“一个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远。”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,刘红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2020年上任以来,她牵头成立“青年教师成长营”,每周组织示范课、每月开展研讨会,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。青年教师叶峰峰记得,第一次参加市级赛课时,刘红娟逐字逐句帮她磨课,凌晨还在发修改建议:“别怕,大胆展示,背后有我们呢!”在她的带动下,学校已有20余名青年教师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。
在课题研究领域,她勇立潮头。2017年,她参与研究的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“一引三导三学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》获湖南省一等奖;2022年,她负责的湖南省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获结题“优秀”;2023年,她负责的湖南省“十四五”规划课题顺利结题,并获邵东市、邵阳市教学成果奖。连续七年担任“国培计划”指导专家的她,还常带着课件和教案下乡送教,界岭、九龙岭等乡镇学校的教师们都说:“刘老师送来的不只是课,更是做教育的初心。”

 
以心育心,书写教育动人篇章
三十年光阴荏苒,刘红娟的教龄与学校的发展交织在一起。她的办公桌上,一叠叠荣誉证书见证着付出:湖南省优秀中队辅导员、邵阳市优秀教师、邵东市优秀共产党员……但最让她珍视的,是那本贴满学生照片的纪念册。翻开册子,有考上大学的馨媛寄来的明信片,有成为工程师的刘黎送的航模模型,更多的是稚嫩的笔迹写着:“娟妈妈,谢谢您陪我长大。”
夕阳西下,刘红娟又站在教室门口目送学生离开。余晖落在她的发间,添了几分温柔。她说:“教育就像种庄稼,埋下爱与责任的种子,总有一天会结出满仓的果实。”这便是刘红娟,一位普通教师的坚守,一位教育者的赤诚——在邵东教育的沃土上,她用三十年的时光,种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桃李芬芳。


责编 曾爱国

审核 岳卫东
相关阅读
关键词:
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