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西教育网

首页 > 职业技能 > 正文

扎根乡村教育五载,用爱浇灌桃李芬芳

文章导读:扎根乡村教育五载,用爱浇灌桃李芬芳 湖南教育网 邵阳讯 在新宁县马头桥镇白云中心小学,有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、同事认可的教师——邓春梅老师。自踏上这片乡村教育热土以来,她已默默耕耘五个春秋,...

扎根乡村教育五载,用爱浇灌桃李芬芳






 
        湖南教育网 邵阳讯     在新宁县马头桥镇白云中心小学,有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、同事认可的教师——邓春梅老师。自踏上这片乡村教育热土以来,她已默默耕耘五个春秋,用责任与爱心书写着一名乡村教师的坚守与担当,将青春与汗水倾注在乡村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上。

  2020年,邓老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,来到白云中心小学任教。初到学校,她便面临一个特殊的任务:白云幼儿园急需支教老师,却因条件相对艰苦、工作内容繁琐,始终无人主动报名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邓老师没有丝毫犹豫,主动向学校申请前往幼儿园支教。“孩子们需要老师,哪里有需求,我就去哪里。”这是她当时最朴实的想法。

  在幼儿园支教的两年里,邓老师化身孩子们的“超级老师”。乡村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,缺乏父母的日常陪伴,她便主动承担起“妈妈”的角色。每天清晨,她早早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们,帮他们整理衣角、擦拭鼻涕;课堂上,她用生动有趣的故事、手工和游戏,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手把手教他们画画、唱歌、数数;午休时,她轻轻拍着哭闹的孩子入睡,为踢被子的孩子掖好被角;放学后,她耐心等待家长来接,详细反馈每个孩子当天的表现。

  有一次,班上一个小男孩因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,连续几天情绪低落、不肯吃饭。邓老师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她不仅在课堂上多关注男孩,还利用午休时间陪他聊天、做游戏,用自己的手机让男孩与父母视频通话。渐渐地,男孩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,也愿意主动和小伙伴们玩耍。这样的小事,在邓老师的支教生活中数不胜数,她用细致入微的关怀,温暖着每一个乡村孩子的心灵。

  两年支教期满后,邓老师回到白云中心小学,服从学校安排接手了四年级的教学工作。从幼儿园到小学,教学内容和方式截然不同,但她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。为了尽快熟悉学生情况,她逐一翻阅学生档案,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,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、兴趣爱好和家庭状况;为了提升教学质量,她精心备课,结合乡村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,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,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。

  在教学中,邓老师格外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。班上有个女孩语文基础薄弱,连拼音都拼读不出来,对学习失去信心,上课总是低着头不敢发言。邓老师没有放弃她,而是利用课后时间为她单独辅导,从基础知识点耐心讲解,鼓励她大胆提问。同时,她还在课堂上特意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女孩回答,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。慢慢地,女孩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升,也变得越来越自信。
 
 


  从四年级到六年级,邓老师一路陪伴着孩子们成长。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,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习惯。她会组织学生开展“关爱老人”“清洁家园”等公益活动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奉献与担当;她会在班级里设立“图书角”,鼓励孩子们多读书、读好书;她会在学生遇到挫折时,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  五年来,邓老师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,勤勤恳恳、毫无怨言。她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,用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守护着他们的成长。在她的努力下,所带班级的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班级”,她本人也多次获得学校“优秀班主任”的荣誉称号。

  面对荣誉,邓老师始终保持着谦逊。“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事。”她说,乡村教育需要更多人坚守,只要孩子们需要,她愿意一直留在这片土地上,继续用爱浇灌桃李,让乡村的孩子们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

责编 曾爱国

审核 岳卫东
相关阅读
关键词:
复制链接 打印 收藏